不少人还记得,就在几年前,国产汽车厂商从合资厂商手中购买技术授权还是家常便饭,但到了新能源时代,这种故事却发生了角色互换,中国厂商在很多情况下扮演了技术输出的角色。
近日有消息称,奥迪汽车正计划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购买电动平台,而最有可能的合作对象可能是与奥迪有合资关系的上汽。到目前为止,这则消息并未得到上汽和奥迪的官方确认,但这样的传言依旧引起了外界广泛关注。
豪华品牌求国产技术授权,为何会有这种消息?
奥迪购买中国汽车厂商电动平台的消息,最先是德国《汽车周刊》报道出来的。这并不是一则“实锤”的消息,只是说奥迪“考虑”获得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厂商的技术授权,以缩短车型开发时间。
但这则消息很快被市场炒热,到了7月12日,路透社报道称,奥迪与上汽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,将采购上汽集团旗下IM智己品牌的电动汽车平台,其中包含了三电系统、下车体、智驾系统等架构。这个报道已经被上汽辟谣,目前没有进一步的进展。
放在10年前,这种消息不会有这么大的传播力,它可能会被阅读消息的人一笑了之,因为那个时候的国产厂商技术薄弱,发动机、变速箱、底盘原创能力很差,即便是那些自主研发的车企,它们拿出的产品也有很明显的外国“血统”。例如一代神车哈弗H6,就被广泛认为是“逆向”本田CR-V的结果,而沃尔沃对吉利汽车的技术输出更是尽人皆知。
但现在奥迪品牌从国产厂商手中获取电动平台的技术授权,却成了热门新闻,这本身就证明它有比较高的可信度。奥迪品牌并没有自己专属的电动平台,目前的e-tron系列车型是基于大众MEB平台打造,J1高性能电动平台来自于保时捷,与保时捷合作开发的电动平台则尚未问世。更重要的是,奥迪e-tron系列销量相当惨淡。2023年6月份,奥迪电动汽车中销量最高的是Q4 e-tron,但也仅有2351辆,而且还是大幅降价6万元以上后取得的成绩。
以奥迪品牌的技术、资金和开发经验,它是能够拿出一款真正的纯电平台来的,但关键是,奥迪已经耗不起时间了。各方面的迹象显示,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。在自主开发受阻的情况下,直接选择购买成熟的电动平台,然后快速推出大量新车,是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。
与上汽智己合作,有多大可能性?
事实上,留心观察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人都知道,这并不是外资厂商第一次接受国产厂商的技术输出。丰田目前在售的bZ3,就采用了来自比亚迪的刀片电池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奥迪是豪华品牌,购买上汽的平台,显得更加另类一些。那么这件事情有多大可能性呢?
首先要肯定,奥迪想要购买国产电动平台,这件事情本身是有可能的,关键是,它将找谁合作?能让奥迪看上的合作伙伴,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,首先,它必须拥有堪比奥迪的高端定位,智能化方面要达标;其次,它的成熟度要达到很高的水平,以便与奥迪即插即用,快速上车。
从这两个条件来看,智己还是比较符合的。智己定位于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,目前发布的两款车都瞄上了中大型市场。与此同时,智己品牌还发布了“银河”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,在车机融合、智能操作系统、软硬件协同、高阶智能计算平台、数字商城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。更重要的是,上汽与奥迪此前已经基于上汽奥迪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合作,在协同开发、资源整合方面会比较顺利。
在技术的先进性、成熟度方面,智己汽车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。但智己汽车也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,那就是市场表现一般。2023年上半年,智己汽车两款车型加在一起,累计销量仅为9790辆,这个成绩比奥迪还差,从这个角度来说,它似乎又不符合奥迪的合作标准。
但智己仍然是奥迪的最有可能的合作对象,专注于高端市场且有一定市场表现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其实并不多,蔚来根基尚浅,阿维塔前景不明,岚图是三方合作,整合难度较大。奥迪要么不购买国产平台,要购买,智己就是最佳合作对象。
奥迪为什么最急?
任何合作都不是没有原因的,奥迪自然也不例外。不少人之所以相信奥迪购买国产平台这个传言,是因为奥迪的确在电动汽车领域遇到了很大的困境。到目前为止,它不但没有自己专属的电动平台,而且没有拿出一款能进入主流市场的电动汽车,必须要做点什么了。
换作别的豪华品牌,可能没有这么急,但奥迪不一样,它是最依赖中国市场的一线豪华品牌,2022年奥迪全球销量161.4万辆,中国销量高达64.3万辆,占比高达40%。市场传言有些外资品牌离了中国市场就不能活,奥迪就是其中的代表。让奥迪头疼的是,中国市场恰恰就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,如果不能快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,它将失去未来。
但从客观角度来说,购买国产平台,对奥迪的品牌形象是一种损害,再次坐实它“伪豪车”的江湖传言。是面对现实,先利用中国国产平台站稳脚跟,然后再挽回品牌形象,还是坚持自主研发,自己打造平台,这将是一个决定奥迪前途命运的选择。
结束语:汽车行业的快速新能源化,影响着行业内每一个厂商,能否生存下去,要看各个厂商的调整能力。奥迪在中国依然有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,但是否有勇气去承认不足,面对国产车技术领先的现实,就要看它自己如何选择了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